文革群英传——卜大华列传 第十五节

小龙人作品

第十五节 串联(上)

书接前文,接说这一段卜大华列传。

看完前一节,有人会问,在那个八月,社会上出了这么多非法行为,国家强力机关就不知道么?当然知道了,而且做出了行动。

1966年8月21日,中央军委先发出《绝对不许动用军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的指示,这就堵了军队干预地方的口子。紧跟着,8月22日,公安部又发出来文件——《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这就堵了警察出面干预的口子。再过一天,8月23日,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标题为《工农兵要坚决支持革命学生》,这就把那个年代力量强大的民兵组织给挡住了。

中央为什么会如此放纵学生?我们来看看最该对社会稳定负责的公安部门发出的通知,就该理解了。

公安部的《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中,开头就明确提到了发出这个通知的原因:

“最近,兰州、哈尔滨、西安、重庆等地,学生包围了省、市委住地。同时发生了两起人民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的严重事件。八月五日,兰州大学学生与铁路职工、铁路中学学生发生冲突,兰州市公安局出动上百名警察,在兰大门前实行戒严。八月二十日,陕西省铜川一中学生包围了市委,在场的公安派出所长杨万杰,竟擅自鸣枪示威。”

“镇压革命学生运动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绝对不能允许。公安部六月十日曾通知各地,要全体公安干部、人民警察满腔热情地支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支持革命师生闹革命,不准干涉学生的革命行动。但是少数地方没有认真执行。”

正因为以上原因,公安部才做出了接下来的决定:“一、不准以任何借口,出动警察干涉、镇压革命学生运动。二、绝对不准向革命师生开枪,放空枪进行威吓也绝对不允许。三、重申除了确有证据的杀人、放火、防毒、破坏、盗窃国家机密等现行反革命分子,应当依法处理外,运动中一律不逮捕人。四、重申警察一律不得进入学校。五、警察只在街道维持秩序。遇有打架、斗殴,可以劝解。如革命学生打了警察,不准还手。”

(打不打学生?打了,遭万世唾弃;不打,出现社会暴乱。这是管理者最郁闷的两难话题)

当时,北京虽然还是老红卫兵们只手遮天,但全国其他地方的平民造反派已经行动起来了。大家勇敢的冲击走资派控制的党政机关,索要给自己编制的黑材料,要求地方领导们出面接受批评。可这些地方长官们哪里是随便能被学生吓到,自然出动手里控制的警察、民兵、乃至部队剿灭这些刁民乱党。

刘邦要的结果就是平民们动起来!现在地方长官们围剿平民造反派,他自然要用手中掌控的权力保护刚起来的气势了。而这样一来,老红卫兵们的“红八月”自然也就跟着没了约束。如此,则大概的情况也就理顺了;大家也就不会对后来公安部又出面抓卜大华们的矛盾行径迷茫了。

问题是:地方上的造反派怎么就胆敢冲击国家机关了?!当然,黑材料会让他们一辈子抬不起头做事;但要说去省委、市委去静坐,那对我们这个民族的老百姓来说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让这些羊变成狼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串联。

说起串联,其实还是自发的行为,其苗头正是一个很不和谐的名词——上访。我在蒯大富的故事里也说过,太子刘盈的工作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模仿反右和四清,找学校里带头乱讲话、闹事的人的罪证,然后一根子把这家伙一辈子给打残。这样既给运动找到了合适的发泄点,也让其他敢不顺从的人胆寒。确实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有效法宝。

但刘邦的几个讲话和几个动作,把工作组的行为全给否定了。那工作组准备的“黑材料”怎么算?没人管!工作组都是国家各级机关派出去的,现在要各级国家机关都向几个刁民认错?那怎么可能?

大家注意,此时,这些被工作组打成“右派”“反革命”的老师和学生还不敢去衙门静坐。他们选择的解决方案和现在那些“精神病”一样,上京告御状!上访!

这可苦了中央的管理人员。对这些上访人,你否定他们吧,就是否定老大刘邦;你支持他们吧,就是和全国各地、中央各部委的同事们为敌,就是挑战整个国家的管理体系。没办法,只能糊!

于是,从国务院到中央文哥都对这些上访人给与了热情接待,甚至大鸾、陶际华、张宗可、陈老夫子、李云鹤等大佬级人物都亲切接见这些上访者,也都给与了口头支持。但实际行动?木有!毕竟,在情况明确前,为了少数百姓,赌上自己的政治筹码,那不是优秀政治家的行为。

于是,也就有了大批被鼓励和支持、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青年滞留在北京。这些人很自然也就幸运的获得了参加8月18日和刘邦主席见面的机会!

当这帮上访者被主席接见的新闻被新华社报道后,全国各地的青年都疯了。看看现在年轻粉丝们见到偶像时的疯狂吧。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刘邦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偶像;而青年们更是缺乏其他爱好;再加上信息传递手段少,所有人都只能看到照片里的偶像。在那种局面下,青年们听说主席还要不断接见,那我们必须要去见偶像!这就有了第一批串联的年轻人。

当时,全国各地的学校都由革委会管理。革委会对于学生们见伟大领袖的壮举自然要支持。于是由学校出钱,送红卫兵代表去北京串联学习斗争经验、朝见伟大领袖的模式出现了。

但不公平也就出现了。当时全国各地的革委会和北京情况差不多,都是老红卫兵们把持。因此,平民造反派的学生也就不会得到太多机会到北京去“公派串联”。这就促成了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学生抢占列车去北京串联的革命行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之下,没人敢阻碍学生们的革命行为。这才逐步有了对去北京串联的青少年全部免火车票、汽车票、船票的事情,也才有了大鸾费劲心机为来北京的青年准备免费吃住的事情。

中央的鼓励和支持,让数量巨大的平民造反派们也有机会加入到进京朝见的行列中。就这样,一场红卫兵大串联的热潮在全国展开了。

说起支持免费吃住行的串联,还发生了个有趣的事情。当时,各地都有红卫兵的接待站,这些接待站有时候会给串联来的红卫兵借款。那时还没有身份证认证,也没有信贷管理,一切借款都是空对空的白条子。有一次,陈诗人在家接到四川一个红卫兵接待站的公函,里面写到:“诗人同志,今有您的儿子陈小虎,在我处借人民币200元,望尽快归还。”好嘛,一个小地方的单位,要帐竟然要到外交部长、元帅家里了。当然,诗人肯定不会还钱的,因为这个事完全没谱。且不说人家孩子不缺钱,这白条连名字都写错了啊。当时社会讹传,都说诗人的儿子叫陈小虎,其实人家是陈小鲁嘛!很明显,这个倒霉接待站被小骗子给忽悠了。

当然,也有感人的事情。在镇江,有个叫郭嘉宏的小伙子,文哥一开始就学习聂元梓造反。结果呢,地方上的领导可不惯毛病,立即把他抓了起来,关了4个月。后来,他自己逃出来到北京告状,并获得了刘邦主席的接见。这次接见让他去掉了杂念,彻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在1967年1月第二次去北京串联的时候,遇到建筑工地大火。为切断火势,郭嘉宏勇敢的爬上仓库棚架,把篷布掀掉,避免了国家财产的损失。但大火让棚架倒塌,他自己跌落在地,不治身亡。此事也在文哥中被传诵一时。人民日报对此事做过专门报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