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群英传——聂元梓列传 第三节

小龙人作品

第三节 社团指示

在“四清”的背景下,按照太子刘盈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下基层听取人民的声音。于是,1964年7月,中宣部副部长张磐石(陆定一的下属)带着工作组来到了北大。并和各个系的党支部书记谈话,鼓励他们给自己的领导提意见。

不管什么社会,各个单位里都有对自己老板不满的小人物。但敢于突破禁忌,向上级告状的很少。这样的人按照正面说法,叫不屈不挠的硬骨头;按照负面说法,叫没事找事的搅屎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聂元梓就是这样一个人。

眼看着上面的工作组来了,自己心里的怨气有了发泄途径。聂元梓立即向工作组交代了自己的心声,对校长陆平提了不少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

——第一、陆平搞小圈子、用人唯亲,使用自己铁道部带来的人组成领导核心;第二、学校教育没有抓阶级斗争这个纲,片面强调业务为主。

正常说,聂元梓提出的意见比较中肯,符合当时的价值观,并没有出格和扩大化。而且,就内容而言,陆平的错误不算大;就程序而言,聂元梓的汇报也合规。按道理,小打小闹一下就可以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蹲点的张磐石不知和陆平是有什么矛盾,亦或者也是个一根筋的真左派,他竟然想用这一招搞搞老陆。得到聂元梓的意见后,张磐石直接把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书记处,而中央则根据张磐石的意见,来了个上纲上线。立即向北大派出一支庞大的工作队,把北大作为“四清”运动的试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批判。

这下陆平可惨了,墙倒众人推。本来就对领导不满的手下们看到中央要搞他,就都来加一把火,同志们在聂元梓的带领下积极批判。到最后,陆平为首的北大党委甚至被指责是执行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路线,是“走资派”!

做了多年党务工作的陆平很清楚,当了“走资派”就成人民的敌人,也就没活路了。在此危机下,他只能找自己的老大出面解围。混社会,到处都有派系,只要你跟的老大有实力、又愿意保你,天塌下来也没关系!

陆平的老大是彭真!彭真的地位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也有过描述,那真是厉害啊——首都北京的市委书记、主管全国文宣和政法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太子刘盈的头马,同时也是铁骨铮铮、敢于保护手下的硬汉!有这样的老大,问题再大也不怕。

于是,先由北京市委拍板,认定张磐石工作组的结论是错误的。然后,北京市委派出了宋硕、彭佩云等人到北大党委工作,协助陆平与张磐石对抗。同时,高层也被彭真说服,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亲自开会批评了北大工作组的运动。紧跟着,张磐石北大社教工作队队长的职务被撤销,工作组撤离北大!甚至张磐石中宣部副部长的职位也被撤销。由此可见,陆平的根基靠山之硬,此事背后的权力斗争之残酷。

高层在博弈,倒霉的却是小人物。聂元梓折腾了半天,把领导得罪的透透的了,结果人家陆平没事,你小聂还想有好果子吃么?果然,工作组一走,聂元梓就挨整。本着洪兴社人坚定、执着的本性,聂元梓还写信给刘邦、太子刘盈申诉,提出自己按照社团的要求对领导提意见,怎么还会被打击报复呢?

小人物就是小人物,当没有使用价值的时候就是垃圾,讲道理永远抵不过玩权谋。申诉信虽然发出去了,但太子刘盈和刘邦谁也没出面保护聂元梓,而她也被整的越来越惨。

先是哲学系党支部书记的职位被取消。而且你聂元梓不是自称真的共产主义者么?听党的话、愿意为党和人民奉献么?那就去农村工作和奉献吧!陆平直接安排聂元梓到北京的怀柔县搞“四清”。这一去也就别想回北京了,聂元梓的人生跌倒了最低谷。

干了一辈子革命,怎么又回农村了?聂元梓很愤怒。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档口,“五一六通知”发出来了,又一次更大的政治风暴要来临了,聂元梓又有了反击的平台。而这次,她还遇到了一个贵人,大理论家张宗可的夫人——曹轶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