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群英传——卜大华列传 第十六节 cover

文革群英传——卜大华列传 第十六节

小龙人作品

第十六节 串联(下)

串联的最大好处就是互通信息!其实互联网也是最好的串联工具。而互通信息的结果就是人心思动、社会出现不安定因素。千年中国传统集权政体,普遍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并对游民阶层实行道德和法律双重打击的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对1966年8、9月份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来说,第一批串联来的红卫兵们带来了大麻烦。

这些到地方来串联的红卫兵主要是北京的学生,当然也有本地到北京朝圣后回来的年轻人。对于这批无组织、自发来串联的少年,各地政府一开始都是欢迎的。毕竟他们是主席身边的人,支持他们的行动也是主席的要求。大多数地方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接待机构,负责串连学生的食宿安排,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方便;有些甚至还为他们召开了欢迎大会。

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这批从北京来的学生竟然胆敢质疑各地的党政领导;而且胆敢到处煽动,号召群众起来造反!

有这些天子门生带头,原来被工作组收拾老实的青年们也跟着动了起来。大家共同把矛头指向了各地党政领导机关!

在上海,一个自称“清华大学送瘟神战斗队”的组织给上海市委送出了《给上海市委一记响亮的耳光》的大字报。并直接引发了8月底9月初“北京红卫兵”与上海市委的严重冲突。在湖北武汉,数千名学生也跑到省委门口静坐绝食!一时间,各地烽烟骤起!刘邦期望的事情在各地方,都先于首都北京发生了!

面对此情此景,各地方党政机关能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动用暴力工具解决问题。事实上他们也这样做了。但如前一节我所介绍的,军委、公安部的命令,把地方机关调军队和警察收拾造反者的方案给禁止了。而使用工农民兵打击造反者的方法也被人民日报所否定;甚至刘邦还亲自针对“青岛事件”做出了批示,严禁各地政府组织工农反学生,也就是著名的“九七批示”。看来老大是不允许我们反击了啊!

既然如此,作为中华帝国千年以来素质最高的群体,干部们很快找到了另一个方法——扣帽子。各地方党政机关几乎同时喊出了“假红卫兵”的口号。指出:之前来闹事的不是真正的红卫兵,而是坏人;并提出“抓南下一小撮”的号召!

既然说那些红卫兵是假的,就需要更有公信力、也支持政府的真红卫兵,帮自己说话、为自己的判断背书;而既然要“抓南下一小撮”、和假红卫兵对抗,就需要武力强大、组织严密的真红卫兵出手。哪里找这些真红卫兵呢?大鸾给大家送来了!

此时,北京最有公信力、被中央认可的红卫兵组织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的“一司”,一个是中学生的“西纠”。这可都是官家认可的民间机构,都是“老红卫兵”们把持操纵的组织!“一司”的总司令汪延群就是御林军都督汪东兴家的大小姐;“西纠”的总司令孔丹则是中央调查部部长孔原和大鸾的秘书许明家的公子,未来更是掌管庞大且深不可测的中信集团多年,红卫兵创始人卜大华也只是人家的小弟而已。

这样的组织当然听党的话了。很快,在大鸾的安排下,有组织的、正规的红卫兵从北京出发,向各地串联!他们也有自己响当当的名字——“首都红卫兵南下、北上、西进兵团”。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支持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围捕和打击“南下一小撮的假红卫兵”。

绕了一大圈,至此我总算把背景交代差不多了,我们的主人公卜大华也要出场了。

在和兄弟们把八月份的北京闹红火了之后,卜大华接到了一位中央领导的任务。此人就是王任重,任务则是到武汉去串联。

王任重此人我会在后面陶剑寒的故事里着重介绍,在这里大家只要知道两点就好:其一,他是陶剑寒的头马;其二,他在进入中枢之前,一直是湖北地区的一把手。从这两个身份我们也能猜出大概:他希望卜大华和大鸾派出的兵团起到同样作用,去帮助自己的大本营和老部下维护管理秩序;这个目的也代表了陶剑寒的意思。

既然中央大领导都安排了,那就武汉看看吧。好嘛,这红卫兵第一人来到武汉,支持当地党政领导,那肯定要当大爷供着啊。

卜大华由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单一介全权负责接待和照顾。先是被请进了条件最好的省委招待所住下,然后又会见了武汉“老红卫兵”的头领,王任重的儿子王三宝。之后就是政府安排的游玩和演讲了,什么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测绘学院、华东农学院都走了个遍。当然作为红卫兵第一人,卜大华也在这些学校给同学们讲话,告诉他们要听党的话,而不是胡闹。

其实,在卜大华之前,身份更牛的“武装女将”宋彬彬已经作为大鸾“南下兵团”的负责人之一,来武汉为地方政府背书过了。但时任湖北省长的张体学也不能浪费卜大华,他特意安排了一次全国各地来武汉串联的学生见面会。

在这次会议上,张体学首先表明自己的革命立场,自称不该被“炮打”;紧跟着又对“假红卫兵”开始了控诉:“我代表湖北几千万人民,我控诉你们(南下一小撮),你们不是在炮打我们,你们不是在给我们抹黑,你们是在往刘邦主席脸上抹黑!”

可现场的学生却不是铁板一块。听了张体学的说法,很多人立刻就闹将起来。而这边,支持张体学的“老红卫兵”们当然不能不管。双方很快就发生了冲突。

这时,卜大华就起作用了。先是他的老战友骆小海发言,明确指出:“湖北省委是高举刘邦思想伟大红旗的,张体学同志是要革命的”。

紧跟着,卜大华也和了下稀泥,他说:“即便革命的省委也应该欢迎群众炮轰司令部,革命的领导干部经过这样炮火的洗礼可以变得更加纯洁,革命的队伍变得更好,不革命的那部分就会被打掉。”这话仿佛是帮着造反的学生说的,但一句“革命的省委”就给湖北省委定性成好同志了,也真是高明。

总之,靠着卜大华的名气和讲话技巧,张体学也算度过了难关。这个封疆大吏在现场就激动地抱着卜大华和骆小海,大喊:“你们看,这才是真正的红卫兵!这才是刘邦主席支持的红卫兵!”

之后,卜大华又写了《清华附中红卫兵中南支队访汉声明》,为湖北省委省政府做了革命派的背书。他和之前来到的宋彬彬,共同为未来湖北保皇派对造反派的巨大优势产生了影响。如此推导下来,卜大华也算为后来震惊全国的“720事件”推波助澜。

当然,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宋彬彬和卜大华们的南下、北上、西进兵团也带来了他们在北京玩的抄家、破四旧、打黑五类狗崽子等成功经验。地方和北京发生的事情顺序颠倒了。

之后的两个月,卜大华的生活就太丰富了。为王任重帮了忙,就是为陶剑寒出力。陶剑寒继续安排他在自己的政治大本营——中南局各地进行串联、游玩,接受了一回中央上差的待遇。而在北京,作为听话、又有标志性的红卫兵,卜大华则成了中央的文哥形象大使,专门接待各国外宾。

那位说了,当时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不多啊;即使几个建交的国家,也因为刘邦主席实践真正的马克思思想,搞得都很不开心啊,怎么会有外宾呢?这就是不懂政治了。和个别全民团结、共同实现复兴梦想的伟大国家不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左中右派的政党和组织。政府没建交,不代表这些政治组织部不和中国交往。

当时,世界各地的左派都以中国为最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践行圣地、巴黎公社的东方延续,自然要来求经;一些小国家的在野党也不在乎自己的政治属性,总要来找大哥拜码头,希望获得些支持;当然,中央也乐得和各国展开民间交流,宣传自己的盛世并做适当沟通。这样一来,当年来访的外宾数量还是不少的。这些外宾最好奇的就是刘邦推行的大民主,那让卜大华去接待当然就再合适不过了。

image.png

(自由、放荡、不受约束……那个年代全球的知识青年都很喜欢刘邦的调性,“Maoist”成为最潮流的思想。)

在度过了8、9两个月的好日子后,卜大华开始走背字了。十月份他遭到了迎头两棒。第一棒,王任重跟着陶剑寒倒下了;第二棒,中央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