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群英传——刘志坚列传 第六节 cover

文革群英传——刘志坚列传 第六节

小龙人作品

第六节 替罪

1966年底的花帅是嚣张的。

目下的局面,摆明了刘邦老大要靠军队的力量撑门面,打击太子刘盈和双刀将的联合阵线;再利用军队的强力支持,配合被挑逗起来的老百姓,完成自己前无古人、后可能也无来者的超人伟业。总之,这个局里面军队都是最重要的。

刘邦老大要控制军队,就需要韩信这个伙伴来联盟;花帅作为更被刘邦老大信任的人,现在又是军队的二把手。如此算来,花帅的位置太舒服了。退,德胜老大和韩信都能接受自己,在这二位的联盟里又有权、又超脱、又安全;要说进嘛,刘邦老大用完了韩信,自己就是接替的不二人选,前途不可限量!

这种优势的地位让花帅玩的有点过头了。在11月份的两场部队院校大会后,他又连续在各种会议上放炮。大概就一个意思:现在你们这些造反派过分了,而军队更不应该产生造反派。

十二月三日,中央军委还转发了大黑帮头子——花和尚掌控的南京军区党委的紧急三条意见,也就是明确对全军宣布,刘邦主席、韩信、还有中央军委都支持这三条意见。哪三条呢?

第一,一切转业、复员军人不准成立红卫军或其他名义的单独组织,只应参加所在单位的文化革命组织。第二,不准许冲进解放军机关及所属部队,也不许到部队串联和散发传单。第三,所有转业、复员军人,必须保持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并协助解放军加强战备,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里面第三条就是装点门面,前两条才是关键。根本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退伍军人也不许闹了!

开玩笑!真不让退伍军人闹了,还有以后伟大的上海革命么?

父亲在台上放黑风,孩子也没闲着。“凌子”就带领着高干子弟们在社会上横冲直闯,甚至绑架了被打倒了罗长子和彭阎王,也就此引发了当时社会上的“绑架风”。

这段时间,意气风发的花帅还特书《虞美人》词一首赠给陈诗人,词云:串连炮轰何时了,官罢知多少?赫赫沙场旧威风,顶住青年小将几回冲!严关过尽艰难在,思想幡然改。全心全意一为公,共产宏图大道正朝东。

花帅的放肆让刘邦很不爽,但他也暂时忍了。就在12月份,中央文革的猛将们就准备针锋相对的,也在工体开一次十万人大会,要求诗人和花帅他们参加。以期发动自己手下的造反派们在大会现场,对这几个刮黑风的老家伙批判。结果,这次反击被刘邦叫停了。毕竟,现在还不是和大鸾、韩信,以及这些老帅们决裂的时候,那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但变数很快就出现了,1966年底发生了浙江事件。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读过我前面作品的朋友很快就能理解。516通知出来以后,浙江各个高校爱闹腾的小伙伴们动了起来;按照北京的模式,浙江的各大机关也派出工作组到校园里去找右派,准备扣帽子打压群众运动;八大前后,工作组们被逼了回去,接下来就是红色接班人们出场闹事了。

和北京一样,这些省里、市里、军区里的干部子弟们打击的对象都是那些老的黑五类、右派、还有学术权威们。就在杭州,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血腥事件。事情的主角是当时浙江的军区司令张秀龙家的衙内张沪生。这个上中学的孩子,在一次对学术权威,也是自己的美术老师俞子清的抄家活动中,发挥出色、勇敢决断,打死了俞子清的夫人和岳母。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放在常规年代也就那么回事了,可这时正是刘邦要发动平民们暴动的时代。杭州的造反派们立刻抓住了时机,对此事开始发酵,而北京蒯大富司令的红三司队伍也适时的来传输经验。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发动群众围攻省军区!

一方面是手握刘邦尚方宝剑,又被正义感和仇官思想激发的疯狂的暴民;另一方面,是手握枪杆子,要保护儿子的父亲。这两帮人在军区的碰面还会有好事情么?冲突!死伤!

军队对老百姓动手!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开头。当然,之后的几个月中,此类军队和造反派严重冲突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其高峰更是出现了血腥的青海赵永夫事件。但这个起头的事情肯定最引人们的注意,刘邦逼韩信表态了。

一个政治人物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他是否能时刻冷静的判断局势,找到主要矛盾。刘邦是韩信的同盟者、更是他的靠山,在没有发育成熟前,任何可能造成自己和刘邦决裂的事件都不可以发生;文革是击倒太子刘盈和双刀将的契机,在没有其他更好趋势的情况下,任何正面反对文革的事情都不可以发生。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反对中央文革那帮疯子扰乱军队系统、插脚军队蛋糕的行为,韩信在背后支持做做是没问题的。现在出现了这么严重的事件、老大也提出要求了,韩信必须表明立场。

1966年12月29日,韩信对浙江问题发布了重要指示,紧跟着刘邦就安排把这个指示转发到军队所有基层机关。

指示指出:“要把对学生的工作当作群众工作来做……处理这个问题的原则要重申以下三条。第一、领导同志要挺身而出,同群众见面,既不能躲、也不能压,越躲越压越糟糕。第二、对于学生提出的正确批评,要诚恳接受,完全接受。自己做错了的,要坦率地进行自我批评。他们的合理要求,凡能做到的要 完全做到,对他们的不正确意见和不合理要求,要进行解释和教育。第三、从头到尾要贯彻对学生热情、友好、耐心的态度。在耐心的问题上,军队要做出榜样,听了反面的话,决不能粗暴发脾气。”

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军队不许硬顶着了啊,要给老大的文革面子。

花帅的政治智慧及当时的处境和韩信都一样,面对老大的亮剑,自然也要选择正确的策略。但是他在反对军队文革的问题上走的太深了,贸然回头太没面子。两难之际,刘志坚适时的出现了。

刘志坚积极游说花帅要听主席和中央文革小组的话,并主动帮花帅写好了检讨,还安排了一次小型的军队师生见面会,让花帅朗读。顺坡下驴,花帅自然也就乐得做这个检讨让刘邦老大高兴了。

“在那两次大会(11月13日和29日的大会)上,我都讲了话……由于自己在思想上面没有跟上李主席的思想,没有跟上韩信副主席的思想,对军队院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因此有些讲话不完整、不正确,特别是我离开讲稿讲话的时候。我两次讲话都是准备了稿子的,但是有许多离开了稿子讲,所以离开稿子讲就没有谱了,所以有些讲过了头,有些话是错误的。”

后面的内容我就不多引述了,总之是详细的认错。但这个检讨有了前面这几句也就够用了。刘志坚对花帅的爱护可见一斑。而作为员工,能主动出面给老板找台阶下,这是最大的职场智慧。

事情结束了么?没有!对刘志坚来说刚开始。

花帅的检讨和韩信的表态让刘邦和中央文革一方又添筹码,惯于看风声的大鸾也做出了回应。

他在67年1月份接见造反派时明确说:“接见军队院校学生,连我也拉去奉陪,我那时忙的不行,只是转一圈。他们讲话,讲的什么就不晓得,实际上是他制造圈套。”到68年的8届12中全会上,大鸾再次明确说:“66年11月13日-27日,两帅突出,四帅出去。韩信副主席不同意,但他们背着韩信副主席还是接见了。叶、陈、徐、聂都讲了话。贺龙是中央已经点了名的坏人,他们还把他搞出去,摆在第一位讲了话。”

瞪眼说瞎话的撇清自己,同时还不忘保护盟友,高手就是高手!

老大们都撇清了,那谁来承担阻拦军队文革、迫害造反小将的责任呢?只能是刘志坚了。

在刘邦和中央文革的猛将们来说。现在还要保持和大鸾、韩信的同盟,军队的几个老帅,除了双刀将之外,还都要保着,那够分量的替罪羊就只有刘志坚了。而且这个老刘特别会耍小聪明,根本不是个闹革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往军队里填沙子,在韩信的军队铁桶阵里扶持强大的制衡力量,这才容易管理,刘志坚还不够角色。

在韩信来说,老刘是个老好人不假,但他并不是自己的嫡系战将,不信你看谁敢动邱会作试试!而且,为了维护和老大的联盟面子,总要抖出个把有地位的人,老刘这个总政副主任和军队文革小组组长还挺合适,总不能动自己和老大都爱惜的韦小宝吧。更重要的是,老刘本就不是大人物,为几个老兄弟挡了枪,维护了自己和李老大的同盟,现在让他退下来享福,未来再给些好处也够了。

既然大局和大佬们都要老刘替罪,那就“向我开炮”吧!毕竟,在社会上混,对错不重要,让老大们满意最重要(同样是职场上重要的原则)。

本节结束 PS:那个打死两人,引起浙江事件,甚至影响全军文革局面的张衙内。后来因为外界压力所迫,被父亲交了出去,准备送到北京由法院审判。结果半路上被讲义气的两江总督——花和尚派人救出,还送到了海军军校读书。再往后嘛,作为被文革残害的一代青年,他因为自己的不屑努力从文革阴影中走了出来,成为海军的高级军官。当然,一切罪恶都是那万恶的文革造成的,他也是受害者。还有他的父亲张司令,为国效力多年,在2015年,老人家享百岁老龄之福分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