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群英传——刘志坚列传 第十三节 cover

文革群英传——刘志坚列传 第十三节

小龙人作品

第十三节 扫荡

放眼人类历史,一个成熟、谨慎的政治家,必须有两个基本素质:灵活(该硬时硬,该软时软),远见(预见事情的多种发展方向,并提早布局)。

韩信就是这样一个人。眼看着文革这场前无古人、后可能也无来者的社会变动大潮来临,他这个太子爷,必须尽早思考如何布局。第一,稳定自己的基本盘,把自己在军队的铁杆伙伴们保护好、提拔好,这样才有势力说话;第二,向同盟者释放善意,尽可能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势力;最后,想办法在老大重点提拔的新贵里选择盟友。如此,则继位大事就不愁不成了。

对于第一点和第二点,我们不用多说。通过韩信的努力,双一系统的小伙伴们在军界混的都还不错,文革大潮来临,他们在部队里也没啥危险。而大鸾也和韩信走的越来越近,尤其在韩信主管的军队系统,跟大鸾走的近的将帅们和韩信合作的也越来越和谐。

麻烦在老大身边的新贵。这帮小子上得老大宠爱,下有大量暴民支持。有这一上一下的协调配合,他们打谁谁就要趴下。要是能把这些人收归己用,不但自己这边的人马安全了,还能用来打击对手,更能获得老大欢心。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可是这帮小子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就知道一门心思跟着老大搞大民主,和台上的所有人为仇作对。一个个看起来都像粪坑的石头,又臭又硬。怎么办呢?

没关系,国民党几百万军队都被我削平了,你几个秀才我韩信会搞不定?韩信很快就发现了中央文革小组的裂痕。

之前的故事里我们也提到过,中央文革小组从起步阶段就大概分成了两帮人马:其一是刘邦老大身边的秘书秀才们,这帮人以老夫子为首,包括了王力、关锋、戚本禹等一杆长期在北京工作的干部,因此即是秀才帮也是北京帮;其二是以李云鹤为首,张春桥、姚文元等上海干部组成的后宫帮也是上海帮。

这两帮人随着共同的敌人逐渐被打倒,到手的胜利果实越来越多,其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

焦虑的是秀才帮。局面很明显,自己跟着老大斗天斗地斗人,把人都得罪了,老大要抛弃自己怎么办?或者老大百年之后怎么办?作为文化人,张汤的故事他们不会不知道。

人家后宫帮的人有李云鹤在,进可攻(获得公司股东的身份),退可守(到什么时候都要给皇后个面子)。老干部们则有大鸾罩,呛到底无非鱼死网破。自己必须找靠山!偏巧这时韩信也在找老大身边的人合作,双方一拍即合!

1967年1月8日,韩信答应关锋担任总政的副主任,并主管解放军报。紧跟着在1967年1月10日,关锋就和当时的中央宣传组长(宣传部被打掉了,这个部门代替其职责)、中央文革成员王力一起鼓捣出一个文件。同时还请了《解放军报》的两个负责人胡痴和唐平涛,一起联名上报韩信审批。这就是《关于解放军报宣传方针问题的建议》。

这篇文章没啥名气,但里面的一句话太有名了——“要大力宣传李主席的革命路线,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彻底揭穿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的阴谋诡计。热情地坚定地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左派把军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向一个新阶段。”其中,“揪军内一小撮”概念的第一次被提出。

有朋友会问了, “揪军内一小撮”和韩信有啥关系?这个事情就深了。简单说,别看当时要搞韦小宝和老邱,但这二位都还没被组织定性,还处在被造反派的民间批斗状态(当然,他们要是坚持不住批斗自己写下认罪书,那就要被定性了);而且他们背后的靠山还牢固。

因此,他们还算不上那“一小撮”。但是军内有一帮人已经被定性为坏蛋了,此时“揪军内一小撮”的矛头就是直指这帮坏蛋的。这些坏蛋是谁呢?就是那个倒了的罗长子和靠边站的双刀将嘛。尤其是这个双刀将,扫荡了他的力量谁最高兴呢?很显然是急于统一军内山头的韩信嘛。

那位说了:小龙人,你也太阴谋论了吧。实话说,光凭这么个文章里的“揪军内一小撮”,就下韩信与秀才集团开始结盟的判断,我也不敢。

关键是大家往后看:“ 720”后再次出现“揪军内一小撮”的提法是怎么个状况;关锋、王力的倒台是什么个情况;乃至后来庐山会议陈老夫子被干倒是什么背景。这些事情结合起来就清楚了。

闲话少叙,我们回头继续讲1967年1月份的故事。王力和关锋的这篇文章立刻就被韩信同意,而“揪军内一小撮”的话也开始不断地出现在军队的报纸和文件当中。

到了1967年3月,形式对韩信而言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在上面,刘邦被“二月党人”及他们背后的大鸾搞得很不开心,孤家寡人的状态愈发明显,更需要自己的支持。在下面,自己在军内的稳健局面已经征服了很多造反派的忠心,“老三军”牢牢控制在手中,再加上秀才集团手下的“天派”学生造反派,暴民们的暴力工具也使用自如。更重要的是在中间,经过对双刀将、罗长子二人派系的清洗,“二月党人”和韩信以及铁杆拥护刘邦的一帮小军头们在军中形成了并存的三大势力。虽然自己原来和“二月党人”在抵制老大乱搞的问题上合作的很愉快,但现在“二月党”的几个领袖都靠边站了,明显吞并他们的势力更为划算!

但如何动手呢?既然上中下三方面都准备好了,那就把自己安装在造反派头上的紧箍咒拿掉吧!

这就接到上一节的结尾部分了:从3月开始,韩信突然对在军内开展造反运动热心了起来。他开始不断对身边人表示:“要把军队一小撮不好的人,都揪出来烧掉”。也开始对赵永夫这样紧跟自己“军委八条”的军头开始整治处理。更重要的是,他要把自己新的想法和思路用政策固定下来,这就是“军委十条”。

1967年4月2日,韩信向刘邦提出了“军委十条”的建议。4月4日,刘邦对“军委十条”做了批示:“韩信同志,此件很好” 。4月6日,此文件正式向全军发布,内容如下:

刘邦主席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大力支持左派,这是一个伟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是个崭新的历史任务。我军广大指战员,积极相应伟大领袖李主席的号召,在支左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最近我们检查了某些军区的支左工作,有的作得好,有的作得不好。目前出现了很多问题,应当及时引起严重注意。为此,特发布命令如下:

一、对群众组织,无论是革命的,或者被反动分子控制的,或者情况不清楚的,都不准开枪,只能进行政治工作。 二、不准随意捕人,更不准大批捕人。对于确实查明的反革命分子要逮捕。但必须证据确凿,经过批准手续。 三、不准任意把群众组织宣布为反动组织,加以取缔。更不准把革命组织宣布为反革命组织。对于犯有某些错误的群众组织,要积极进行帮助教育。对于确实查明被反动分子控制的群众组织要作分化争取工作,孤立其最坏的头头,争取被蒙蔽的群众。必须公开宣布其为反动组织加以取缔的,要经过中央批准。 四、对于过去冲击军事机关的群众,无论左、中、右,概不追究。只对业已查明特别坏的右派头头,要追究。但应尽量缩小打击面,不能仅仅根据是否冲击军事机关这一点来划分左、中、右。 五、对待较大的群众组织采取什么态度,应就地深入调查研究,进行阶级分析;采取重大行动前,应向中央文革和全军文革请示报告。 六、一概不要进行群众性的“请罪”运动。也不要强迫群众写检讨。群众写的检讨书,退还其本人。有些长期不觉悟并且坚持错误观点的群众,不要急于要他们认错,而要给以时间,让他们在斗争中自己教育自己。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例如:戴高帽、挂黑牌、游街、罚跪等等。 七、在军队中要深入进行以李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学习李主席著作,必须结合两条路线的斗争。广泛搜集节录反动路线和一小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各种具体材料,印发到连队进行教育,使广大指战员了解他们的反动本质,进行彻底批判,肃清其恶劣影响。 八、对派到地方去或主持支左的干部,要详细交代政策。要防止赵永夫式的的反革命分子(赵永夫原青海军区副司令员、是一个混进党内军内的反革命分子、他玩弄阴谋手段、篡夺军权、对革命群众组织进行残酷的武装镇压)或思想很右的人主持支左工作。 九、在支左工作中,要学会做群众工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善于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而不应采取简单粗暴和命令方式。 十、对业已违反了上述诸条件作法的,都要立即改正,积极进行善后处理。今后,坚决按以上各条办事。 这文件太长,我怕大家嫌烦,就不一一分析了。简单说,就是和“军委八条”完全相反的文件。什么“对群众组织,不准开枪,只能进行政治工作”,什么“不准任意把群众组织宣布为反动组织,加以取缔”,什么“对于过去冲击军事机关的群众,无论左、中、右,概不追究。”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造反派的小伙伴们,没有什么束缚你们了!啥都别怕!开干吧!

问题是这一招有漏洞么?还是有的!因为此时军内的造反派并没有统一。在听话的“老三军”之外,还有一个不听话的“新三军”。现在给造反派的紧箍咒打开了,一旦新三军这帮不听话的愣头青误伤自己的人马咋办?

还是那句话——热办!不听话就消灭他们!“ 513事件”马上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