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圣意
文革给现代人最深刻的印象好像就是社会混乱、群众互斗。群众之间有文斗、有武斗。尤其是武斗,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生命和社会财产损失,也是现在官方和民间批判文革的主要攻击点之一。那么问题来了,群众之间为了点什么事情总互相斗争啊,还打的你死我活?大家不都是支持主席、保卫无产阶级专政么?
我们看看那时各派之间斗争的焦点就清楚问题所在了。基本上,当时全国所有的造反派之间斗争的焦点都是争论谁是“革命派”、谁是“保皇派”。这种争论的背景是:当时讲究打倒权威,也就没有人有资格对群众团队的属性做出评判;很多造反派连大鸾、韩信、李云鹤都不鸟。可也不能全国所有的分歧都找刘邦主席判断性质吧?于是,群众们打笔墨官司和口舌官司都没可能打出结果,大家只能武斗了、拳头说话。
“革命派”很容易理解,就是响应刘邦号召的群众组织嘛;大家纠结的关键是“保皇派”。什么是“保皇派”?就是保护当地领导、也就是各级官僚的派别,说白了就是反对“革命派”群众的组织。这个组织在各地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也自称是“革命派”。
几千年来,中国最聪明、最能干的人都在做什么?当官!官场上的领导们都是人精。当官员们发现:自己的老大发疯了,要发动平头百姓对付自己的时候,大家都感觉麻烦了。在这个当口,动用强力机关硬抗群众运动的话,是反对主席的、是路线错误、是要死人的;而面对暴躁的群众运动,投降的结果就是挨打、挨整、惨不忍睹。
怎么办?顺势而为吧!运用手里的行政资源、国家财力召集一帮围护自己的群众,让他们和造反的群众斗,以此来保护自己。这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这些被领导们聚集、发动起来的群众就是“保皇派”。
现在回到我们的故事。文革期间,第一个使用保皇派的就是陆平。眼见着聂元梓带着哲学系的人,把全学校想闹事的愤青都挑起了激情;上层领导虽然给与支持,但也不敢太积极的配合。陆平知道,只能靠自己来保护自己了。
陆平先是找聂元梓谈话,希望其能老实点,撤掉大字报。结果很显然——老聂拒绝了。
然后,陆平开始动用“保皇派”了。作为领导,要发动一帮群众替自己办事、为自己出头太简单了;尤其是领导这边的势力似乎更强的时候。大多数普通人都是随风倒的嘛。
我们前面说过,更多反对聂元梓的大字报被贴了出来,聂元梓等人发出的不和谐声音被逐渐淹没。更厉害的是,当聂元梓在哲学系组织后续的“声讨会”的时候,很多群众“自发”的跑过去冲击了会场。这种冲击的现场很容易发生混乱,推搡、拥挤、甚至打斗都出现了!可以说,文革武斗的第一拳来自“保皇派”。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聂元梓已经没有后路了。而她骨子里“左派”人士的倔强和悍勇也不允许她后退!敌对的批评和批判,甚至拳脚她都不怕,但她还是怕一样东西,——犯错误、成为反革命!成为人民的敌人!
要知道,1957年,就是在聂元梓的等人贴大字报的地方,一个叫谭天荣的大学生也贴了一张大字报,而人家的大字报还没点名批评领导。结果呢,赶上“阳谋”,被刘邦钦点为“学生领袖”,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右派。从此,谭天荣被彻底打倒,还被踩上了一万只脚。

(参与政治、反对领导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圣意难测!如果刘邦支持宋硕、陆平他们呢?聂元梓死定了。如果刘邦没关注这个事情呢?聂元梓同样死定了,只是可能死的慢点而已。现在聂元梓只能寄希望苍天开眼、圣恩眷顾了。还好,这个时候有曹轶欧大姐站在她身边,此人可以通天。
在杭州疗养的刘邦早就接到了张宗可电传给他的“聂元梓大字报”。看到这份群众宣言,刘邦高兴了,这就是他要的东西!他立即给出了对这份大字报性质的判断——“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北京公社的宣言书,意义超过巴黎公社!”
同时,刘邦做出了明确批示——“此文可以由新华社全文广播,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十分必要。北京大学这个反动堡垒可以开始打破。”
遵照刘邦的指示,大字报贴出的两天后、也就是5月27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总编室编印《文化革命简报》第十三期登载了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之后?就没有之后了!刘邦如此重视的大字报,作为普通文章被混编后就结束了。
刘邦这才发现,即使自己扫荡了宣传部,干倒了彭真和陆定一,社团的喉舌自己还不能顺利的掌控!只能靠嫡系人马出面了:1966年5月31日,陈老夫子率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在陈老夫子的直接领导下,掌握报纸每天的版面,同时指导新华社和广播电台的对外新闻。
此时的霍光还是很配合刘邦工作的,5月31日、老夫子工作组入驻《人民日报》当天,霍光便和各中央新闻单位负责人的谈话 :“首先人民日报改变不了局面,争不得主动,中央同志也着急,总理讲得很气愤。北京日报出问题在于市委。人民日报,把自己放在同北京日报一样的地位了。看版面吧,和北京日报一样,哪里出了问题?中央出了问题?彭真四月初就没管事了。过去他插过手,这两月账算不到彭真身上吧?”
老夫子入驻,那就好办了。工作组到《人民日报》的第二天、1966年6月1日,也就是“五一六通知”发布半个月后、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贴出来一周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出了这样的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时间。下面广播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个同志写的一张大字报……。”
也是在6月1日当天,《人民日报》发出了那篇著名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一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正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社会主义中国兴起。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在社团中央和刘邦主席的战斗号召下,亿万工农兵群众、广大革命干部和革命的知识分子,以刘邦思想为武器,横扫盘踞在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打碎了多少年来剥削阶级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精神枷锁,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
6月2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并发表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
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
《人民日报》给出了明确的判断、新华社公开转发,聂元梓大字报的性质就被定下来了。全中国喜欢闹事的年轻知识分子们算是被刘邦发动起来了!
6月2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张贴第一张大字报。
6月2日,清华大学贴出七百多张大字报批评校长蒋南翔。
6月2日,上海同济、交大、复旦、科大等高等学校,纷纷贴出大字报,揭发党委和党委书记的问题。
6月2日,南京大学贴出大字报批判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匡亚明。
6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声援北大聂元梓的大会。
6月2日,清华大学贴出一万多张大字报反对批判蒋南翔,提出 了保卫蒋校长、保卫校党委的口号。
6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三年级十一个学生贴出《姚力的居心何在》的大字报,提出要揪党委领导人中的黑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