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群英传——陆定一列传 第二节 cover

文革群英传——陆定一列传 第二节

小龙人作品

第二节 笔杆子

我们读历史,往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小看笔杆子,仿佛 天下都是由掌握枪杆子的人掌控的。可事实证明,这是极为错误的。 单纯的枪杆子只能做做小军阀,真能扭转乾坤、定鼎天下的大英雄 都是笔杆子出身,或者能极好的利用笔杆子们。

希特勒、列宁、托洛茨基、孙大炮、毛主席、刘少奇,这些大 枭雄都是靠写书、出报纸、搞宣传挣得自己的第一桶政治股份;然 后,又是靠着对思想的掌控,最终掌控自己的政治拥垒、枪杆子、 乃至精英和草民。当然,更因为威权管理体系的需要,这些枭雄们 建立的党组织,都特别重视一个职位——宣传部长。

纳粹的宣传部长戈贝尔是希特勒的接班人;孙大炮的宣传部长 也是其接班人汪兆铭,而汪兆铭之后,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长的就是 当时的大才子毛主席先生;苏联的解体,其宣传部长雅科夫列夫起到 了极为巨大的作用。

image.png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哲学博士戈培尔塑造了元首。)

回到我们的文章,陆定一能够成为建国后党组织的第一任宣传部 长、掌管党组织的喉舌,说明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其在党组织内的 地位和作用都不可小觑。

陆定一是个正经八百的知识分子。出生于江南水乡的他,家里 就是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并在 1927 年毕业于上海 交通大学。

作为那个年代最顶尖的知识青年,陆定一在学校就接受了当时 最流行、最时尚的共产主义学说,而且加入了储备干部组织——共 轻团。很快,文笔好、头脑清晰、革命性强的陆定一同学就成为了 中国共轻团的宣传部长,期间还代表中国洪兴分社的共青团去苏联 总部学习、深造。

从总部修炼回国后,陆定一很幸运的赶上了顾顺章的叛变,很 幸运的和周总理等人一起从被破坏的上海总部跑到了毛主席等人建立的 中央苏区。也就是在这里,陆定一开始了直接为军队做宣传工作。

遵义会议后,年轻的陆定一彻底的倒向了政治强人——毛主席。 毛主席也没亏待他,让他担任了红军总政治部的宣传部长,并主编洪 兴军的报纸《红星》。

陆定一的崛起,和毛主席在党组织内一统江湖的过程分不开。1941 年,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宣传部长的陆定一被 调回延安,接受一项重要任务——帮助毛主席掌控党组织的喉舌。

此时的党组织喉舌控制在“前党组织龙头 ”博古手里。博古等“苏 联少年派 ”(区别于中国本土派,和苏联出身的中年派)原来掌控 党组织,落魄到现在只控制党组织的文宣和思想领域,但毛主席还不满意, 要把他们打扫干净。毛主席的赶尽杀绝不能片面的说他“独裁 ”,而 是有组织和实践两方面考量。

image.png

(这里的其他派系都可以合作共赢,这里的几个年轻人必须清 除。)

组织上,毛主席通过和各派合作,已经牢固控制党组织的军事(各 地将领支持),组织(陈会计的组织部掌控官员委派),外事(大 鸾配合)等大权,甚至和苏联总部的对接也通过任弼时、李富春的 秘书处给独家把控了。但共产党是宗教型党组织,最重要的是理论基 础,这是做一切事情正确与否的根;偏偏“ 苏联少年派 ”们都是 “西天取经 ”回来的专业理论家,不消灭这帮家伙, 自己永远没法 占得党组织的“道统 ”。所以,别的派别可以合作,这个派别即使已 经服软了,也必须消灭。

更直接的原因是实践。抗战和日本人打到关键时期,还面临着 未来和国民党争雄天下,党组织太需要强大了!这种强大必须是全方位的,而根本是组织内部的团结、统一!博古他们掌控的宣传部门 还有着小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很多特性,新闻讲究真实、客观,文 章讲究自由、活泼。这玩意能统一思想打仗么?不行!

1942 年 2 月,陆定一被毛主席调入当时的党组织机关报、博古担任 社长的《解放日报》。

各位可千万别被“元老派 ”们后来掌控的媒体忽悠,陆定一从不 是个弱小的知识分子;能被毛主席看上,他也是个有文化的枭雄。进 入《解放日报》就开始拿总编杨松开刀!陆定一直接批评《解放日 报》“每日撰写社论 ”是虚应故事、徒费劳力;杨松的文章是“粗 制滥造 ”。在陆定一的抵制下,《解放日报》很快取消了一日一篇 社论见报的惯例;1942 年 8 月 15 日,陆定一也正式取代杨松,担 任了《解放日报》主编;而杨松则在抑郁中于 1942 年 11 月 23 日病 故。

在当时代理宣传部长“北乔木 ”和总编陆定一的上下夹击下, 《解放日报》社长博古成了摆设,党组织喉舌开始升级。4 月 1 日, 《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宣布:“从今天起,报纸的版面加 以彻底的改革……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 报。 ”

这话说的还不清楚,所谓媒体升级、彻底改革是个啥呢?—— “党性第一 ”、“反对虚假真实性 ”、“新闻的快慢必须以党的利益为准则 ” 、 “ 运用报纸知道运动 ” 、 “ 新闻保密和分层阅 读 ”……大概也就这些。总结起来一句话——改变党组织中央机关媒 体存在的根本目的,从单纯报道新闻变成配合党组织的工具。这样才 能有力量!

从此,被改革后的《解放日报》成为毛主席“延安整风 ”的重要组 成部分,发布了大量文章 。陆定一也和胡乔木、彭真、刘少奇等 人一起成为毛主席最好用的思想界战将。

到 1945 年,陆定一正式成为共产党宣传部长,从此就没有离开 过这个岗位。

1957 年整风开始,毛主席希望用党组织外的声音打击党组织内不听话、 开始腐朽的小兄弟们。结果刘少奇以一招“引蛇出洞 ”让文艺界 乱说话;再来一招“李代桃僵 ”把运动的方向成功从党组织内转到社 团外。

期间,文化部长沈雁冰(我们熟悉的矛盾),也顺便成为这场运动 的主攻对象之一。因为矛盾的“ 中间人物 ”写作方法:“两头小, 中间大,英雄人物与落后人物是两头,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大多数, 文艺主要教育的对象是中间人物。 ”被批判辞职。期间配合打击矛 盾的主将、时任中宣部长的陆定一又获得了文化部长的位置,帮助 刘少奇一统文化、宣传口。

1962 年,经历了三面红旗、三年自然灾害的中国,政治风气 稍显缓和,周总理的地位也在重新崛起。周总理和胖诗人对前几年太子 刘少奇的独裁颇有些不满,攻击点放在了知识分子政策上。他们提议: 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 ”,以后不要带“资产阶级 ”的帽子。

对于这个重大提案,毛主席都没有明确表示态度,可是陆定一却 直接给否定了。他认为知识分子在建国后并没有什么改变,还是“资产阶级 ”性质的,并为此直接和周总理发生了激烈争吵。最后, 在陆定一的坚持下,周总理和陈胖子的提议没有通过,臭老九们只能 继续着自己人民敌人的身份。

要知道,陆定一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周总理算他的直接领导。 但陆定一仍然坚定自己的原则,他放肆的和直接领导争吵、保持自 己的理想、维护派系大佬的利益,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到了 1965 年,为了保护吴晗、保护刘少奇的文化攻势,陆 定一竟然敢于对抗天下共主——毛主席。利用自己掌控的宣传机器, 封杀神作《批海瑞罢官》。这也是后来刘帮气愤的把党组织宣传部定 性为“ 阎王殿 ”的重要原因。

陆定一这样的强硬、凶悍、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真是做事情的 好手。这样的人物注定会影响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