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群英传——卜大华列传 第五节 cover

文革群英传——卜大华列传 第五节

小龙人作品

第五节 造反

经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后,卜大华和工作组渐行渐远,他再也受不了工作组了。

一方面,工作组总是关心他组织的情况。什么红卫兵有多少人啊?有没有名册啊?都搞什么活动啊?我们自己的组织,你凭什么管?我们要自由和自治!更重要的是,卜大华发现工作组的思想有问题!

来清华附中的工作组就是团中央派来的,他们后面站的是胡克实、胡启立、耀邦!而团中央也有自己的喉舌,那就是《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代表党中央的思想和口风,《中国青年报》则代表团中央的思想,在这些报纸中能发现很多东西。

卜大华就在《中国青年报》上发现了团中央和他派出的工作组的问题。1966年6月23日,《中国青年报》上刊发了一篇文章——《左派学生的光荣责任》,这篇文章太反动了!

这篇文章的反动之处在于,竟然一直强调,在文哥中左派学生应该在工作组的领导下团结大多数!按照这个逻辑,那还搞什么文哥!那不和过去一样么?这就是还想管着我们,让我们接受原有那一套呗!这不行!

文章发出后的第二天,红卫兵们就贴出了两篇针锋相对的大字报。一篇叫做《左派学生的光荣责任是彻底闹革命》,很明确的告诉《中国青年报》的领导们,我们左派学生的责任不是听你们的话搞团结,而是继续把革命进行到底,是要斗争!而第二篇大字报就是赫赫有名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这篇大字报之所以有名、轰动、与众不同,就在于他集中论述了“造反”二字!而这两个字实为洪兴社理论基础的悖论所在!

就像《圣经》对于基督徒、《古兰经》对于穆斯林一样,全世界的洪兴社成员也有一个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文件,那就是《共产党宣言》!

在这份洪兴主义者的“圣经”结尾处,给出了对洪兴主义者最终目标的总结

——“总之,洪兴社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洪兴社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洪兴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段话的核心总结起来也就是两个字——“造反”!“现存的所有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都要推翻!”这个说法在获得政权以前,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干呗!可洪兴主义者真的获得政权以后,问题就来了——对自己建立的政权要不要继续造反?!

你说不要吧,就背离了“圣经”,因为你还没有进入共产主义,你的政权也是“现存的政治制度”。你说要吧,自己造自己的反,那就是疯了!

回到我们的故事,卜大华们一不小心就抓到问题的实质。可对于习惯了当王朝顺民的中国人来说,这“造反”两字所包含的纯粹洪兴主义思想太可怕、太难接受了!甚至很多清华的大学生都跑来对红卫兵进行质问:你们这些红卫兵竟然敢在这美好的新中国喊造反?你们要造谁的反?你们是要反社团反洪兴主义么?

这种高帽子吓唬小门小户或者知识分子臭老九家的孩子还有点用,卜大华们是谁?他们是革命者的后代!他们有胆量、有见识,关键是有靠山,不怕出事!十天后,红卫兵们贴出了第二篇造反的大字报《再论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这《再论》的影响力是《三论革命造反精神万岁》中最大的一篇!因为他直接引用了洪兴社人的理论泰斗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一开篇就写到: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刘邦”

这下反对者们没声音了。工作组的负责人刘晋,作为一位资深的洪兴主义哲学专家,在认真查询了主席著作后,也没声音了。原来这真的是刘邦的意思啊!对原教旨主义者的理想他们可能还难以接受,但他们对于权力的恐惧却让他们不敢再说任何反对的话了。

这样一来,清华附中的工作组就太被动了。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一下,团中央书记为什么让自己这批干将到清华附中?这就和太子刘盈派王光美到清华一样嘛。就是用最强的力量管理好最要紧的区域,整理出工作方案和典型,推广到全北京,乃至全国,彻底控制运动的方向。

可就在自己的管理下,竟然出现了《论造反精神万岁》这样的文章,成就了学生们继续大闹特闹的理论根据!本来要做正面典型的地方,结果成了反面势力的策源地!刘晋和他背后的几位姓胡的领导非常恼火!他们也要反制了!

搞卜大华这几个学生,团中央的领导们还是有些招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