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辩论
“鬼见愁”对联一出现,就势不可挡。到8月1日,已经被串联张贴到了清华、北大等北京众多高校。见到这种反常规、反传统的观点,堂而皇之的被表达出来,平民子弟们不干了,反对的声音很快也出来了。在各大高校内,围绕“鬼见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突发的局面让刘邦措不及防!他很矛盾。首先,他反对这个提法。从实际角度出发,对优秀的管理者而言,很多事情只能做不能说!比如让儿子去工厂了解工业,要解释成下基层锻炼;让儿子去农村参与土改、了解农村的管理,要解释成贴近贫下中农;让儿子去朝鲜了解军事、拉拢军头,要解释成为国家牺牲。“闷声大发财”多好呢!很多实话说出来,就是反动的话了!
从理想角度出发,以“大民主”、“巴黎公社”为最高目标的刘邦,内心深处也确实反对统治集团作为一个延续性阶级而出现。
但另一方面,他又需要这些胆大、嚣张的干部子弟们把文哥的火点起来;此时正是鼓气的时候,怎么好压制呢?没办法,红太阳也只能和稀泥了。
先是中央文哥小组组长陈伯达跳出来,代表老大发声。他在8月2日接见了“血统论”辩论双方的同学代表,提出给大家讲和。并当众做出了个中庸的裁判,调整了对联的内容——“父母革命儿接班,父母反动儿背叛。横批:理应如此”。这个改动真是高明啊,此观点充分考虑了草根同学的内心焦虑,又不违背贵族子弟们的意见,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但陈夫子还是迂腐,他可想不到这些贵族子弟的骄横程度。天之骄子们不但没有接受陈老夫子的劝解,反而提出了更多、更激进的口号:
——“老子革命打江山;儿子造反为江山。横批:代代红”“老子枪杆打天下,稳上稳;儿子皮带保江山,牢上牢。横批:代代相传”“ 老前辈降群魔,大杀大砍;后来人伏妖崽,猛镇猛斩。横批:谁敢翻天?”
这下好,“皮带、枪杆、砍杀、镇斩”全出来了,暴力行动也开始酝酿了。没办法,刘邦又派出了自己最亲密的战友——李云鹤同志出来控制局面。
8月6日,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在天桥剧场举行关于“鬼见愁”对联的辩论大会。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李云鹤同志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她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学习你们的革命精神、革命行动。因为是自己人,自己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没什么了不起的。错了,我们改嘛;我相信你们是不会捉我的小辫子的。我说错了,你们就告诉我,我改。”
“我不完全同意这幅对联……。看一个人……不要看表面。我想讲一下“老子英雄儿好汉”是从哪来的?有一出京剧叫《连环套》,是窦尔敦对黄天霸这个叛徒说的。那种封建术语不能代表新的思想。”
“你们不改,我们也不勉强,你们还可以贴我的大字报。……团结中间的,把打击孤立面缩小,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要团结大多数,才能批倒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斗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你们说对不对?”
作为一代国母、圣人的老婆、传说中的霸道妖女,李云鹤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情真意切、低调客套,十分难得!会后,她又特意拉上了四个重要同学单独谈话。其中的三个人分别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红卫兵的创始人卜大华先生;“三论”的创作者,第一个喊出“造反有理”的少年英雄彭小蒙;匪号“汤二七”的中学生造访猛将,总后副部长汤平中将家的公子,后来巨无霸企业——中铁隧道集团的总经理——汤晋平先生。其中还有一个特别人物,那就是这场政治斗争中的反方代表太子刘盈先生的亲生女儿,此时的革命小将——刘平平。
李云鹤先是批评刘平平:“平平,听说你在你们学校镇压革命学生了?你应当向他们道歉,你应该为他们平反。”
接着又意味深长的对几个孩子说:“我劝你们千万不要再去讲对联的事情,这样你们会给我们找麻烦。现在我们是站在前台来支持你们,可是背后还有人给我们捅刀子。我可以告诉你们,中央内部意见也不一致。”
李云鹤的这番话着实让不经世事的卜大华摸不着头脑,而她后面的举动可能会让我们理出些头绪。
在和几个孩子交流的时候,李云鹤突然发现现场还有一个人在做笔记。就问对方是什么人?对方回答是新的团市委派来支持革命小将的。这下李云鹤火了,她大骂道:
——“啊!?你是来当密探的!你就去告诉他们吧,就说我不怕他们!你去告诉那个胡耀邦,胡耀邦过去还是个红小鬼,现在我看像个胆小鬼!就是谎报军情!”
回到我们的故事。即使李云鹤出手,“血统论”也没有被压制下来,反而愈演愈烈!数年后,有文章形容当时的场景说:“为了表示血统的高贵,把父兄的绿军服与红卫兵袖章配在一起,作为服装标志的风气,在中学红卫兵中流行开来了。这些幼稚的孩子们穿上宽大而不合体的大人衣服,紧束着宽条皮带,登上一双又沉又大的黑皮靴,满嘴“老子、小子、狗崽子、混蛋”等字眼,和一副傲慢得不可一世的神态。“高贵”得俨然像活脱脱的流氓无产者!”
这种局面,在一个人、一张大字报、一次讲话的激励下,其恶劣后果达到了顶峰。这个人就是大文学家——谭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