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群英传——吴晗列传 第四节 cover

文革群英传——吴晗列传 第四节

小龙人作品

第四节 智斗

当 1965 年 11 月 10 日的《文汇报》出现在国家主席、党组织 副主席刘少奇和北京市委书记、党组织书记处书记彭真二位案头的 时候,他们知道出大事了。

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控制,尤其对一些重要人物的文化保护。 掌握话语权的人物如果被人随便炮轰,那不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么?人民的脑子不就乱了么?国家也乱了啊。

这种保护不止放在众位领导人身上,党组织内部也早有规定: 所有的报纸要点名批评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必须经过中宣部的同 意。其中还特别明确指出,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吴晗、茅盾 等一些爱社爱国的文化名人,不得点名批评。

当时,中宣部的部长是陆定一,党组织中央书记处负责文宣的 书记是彭真,这都是刘少奇派系的核心干将。此文的刊登根本没 和他们打招呼,这就是违背党组织纪律!

所以《文汇报》的做法是明显的大逆不道!上海市委宣传部 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么?新的上海领导是糊涂了么?刘少奇和彭真 分析下来,结论只能是上海市委背后的势力出手了。再说明白点就 是毛主席对刘少奇开战了,这样事情就严重了。

另一个关键点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姚文元,这是个什么人?查 来查去只是个科级干部。用科级干部违背党纪、去批判副省级干部, 难道毛主席手下没人了么?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刘少奇立刻看出来 毛主席的目的,他就是想引起全社会的注意,诱发一场全民参与的论 战。

刘少奇得位的基础,就是协助毛主席发动运动,扫荡政敌。 他太了解毛主席的套路了!

自己的支持者主要是在上层,而毛主席的支持者则是广大群氓。 这也是前几次高官会议上毛主席不占上风的重要原因。群氓毕竟幼稚, 只要把他们拉入战团,毛主席就稳赢了。

想透了这一点,刘少奇也就定好了应对之计。

他的计划就是装傻。完全当此事没发生,我不应战,你怎么 煽动全社会辩论?当然他和彭真也有这个能力,毕竟党组织的文宣工 作一直在他手里掌控的。

于是,这么一篇重量级的文章,一个小角色公然叫嚣批判大 学者、副省级干部的檄文,竟然只有张春桥控制的上海本地的《解 放日报》转载,其他没有任何报纸转发和评论。更霸道的是,文宣

上出了如此违背党纪的事情,中宣部竟然也没向上级做任何投诉和 反应。一切都像没有发生一样。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中央宣传部和北京控制的报纸不转 载可以理解。但柯大侠可是上海的第一书记,还是华东局的第一书 记啊,他怎么会不支持毛主席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1965 的 4 月他 就死了。

image.png

(国务院副总理、华东第一书记、南京军区第一政委的柯庆 施就死在了成都。李井泉的背景,柯庆施可能代替周总理的格局,促 成了后来春桥对此事的着意调查。但也没啥结果。)

接任的陈丕显是个聪明的主,他可不愿意搅入两位巨人的 战斗。因此他管辖的《文汇报》发表文章他不管,《解放日报》转载他也不制止;但手下其他报纸他也不要求转载。一句话,两边都 不得罪。

毛主席这边,姚文元的文章一发表,他就开始了南巡。这也是 显示自己超脱地位的一个办法,但路上他时刻关注事情的进展。结 果让他很不满意:所有报纸都没有转载这篇文章,中宣部也没向自 己汇报这个违纪事件。敏感的毛主席发现, 自己这一击铁拳打在了棉 花上。

毛主席要继续行动!在他的专列抵达上海后,他找来了柯大侠 的继任者陈丕显谈话,并明确给他下达了转载《评海瑞罢官》的 命令。

这下红小鬼陈丕显玩不了鬼、不能平衡游戏了,毕竟毛主席 还是党组织的龙头、还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偶像。于是姚文元的文 章在《文汇报》发表半个月后,华东局下属的各个政府报纸才开始 转载。同时,上海方面还特意为《评海瑞罢官》出了单行本,并向 全国征订。

image.png

(红小鬼耍不了鬼了)

毛主席这么做,实际上就是把自己从幕后推到了台前,放弃了 超脱的地位。但令他吃惊的是,彭真竟然仍不为所动,中央报纸还 是不转载,单行本也不让订购,中宣部也不反应情况。

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既然来到台前,索性就撸到底吧。刘 邦利用在杭州修养,周总理来汇报工作的机会,和这个老对手、老战 友聊了很久。回京后,周总理就向彭真转达了主席的意思:姚文元的 文章,中宣部和北京市委下面的报纸也要转发!

对于周总理这次的出手合作,没人知道真正原因,他和毛主席老 哥俩有太多私下里的交流、谈判,都淹没在云雾中。如果估计,我 只能猜是崇尚和谐的周总理被敢于赌博的毛主席将了君。

这下,彭真和刘少奇不能再装糊涂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形 势很清楚,或者名目仗胆和毛主席、周总理的超级组合对抗;或者转发 《评海瑞罢官》,走人家画好的道。

对普通人来说,横竖是完蛋了。但刘少奇是政治家,他就 能找到第三条路——引导舆论方向到无害的地方。当年大禹治水靠 的就是疏导嘛!

彭真很快就开会部署,安排手下各报纸的转载次序。但他有 个要求:《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只能作为学术问题来讨论,要 根据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平等的、以理服人的讨论。

于是这些报纸开始按照彭真的思路疏导洪水了。比如,党的 风向标《人民日报》就在 11 月 30 日《学术研究》版转载了姚文元 的文章,编者按说:“我们认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 实际上牵扯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 次辩论,能够进一步发表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我 们的方针是: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反批评的自由。 ”文章发 表在《学术研究》版面,还鼓励读者们从各个角度评论,这不就是 把政治问题变成学术问题么?

主流报纸如此引导,事情基本就定性了:针对《海瑞罢官》, 辩论可以、探讨没问题,但这都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事情,都是文人 墨客谈古论今的玩意,和政治无关。

唯一的例外是罗长子掌管的军队系统报纸《解放军报》。此 报站在了毛主席一面,指出《海瑞罢官》是政治上的大毒草!这也是 罗瑞卿善于察言观色。但他拍马屁也来不及救自己了,他比吴晗倒 台还要快!

image.png

(到这时,罗长子才想起来自己是毛主席的人!可他的表态已 经来不及了,失去信任的他只能跌倒地上)

除了报纸引导方向,刘少奇还启动了自己手下的宣传鼓手 们。刘少奇掌管文宣多年,手下猛士极多。接下来,大家一起出手,对吴晗从学术、思想、甚至道德方面展开攻击,却唯独不提退 田和罢官的政治问题。

比如,吴晗的老搭档邓拓就亲自上阵,化名“ 向阳生 ”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从〈海瑞罢官〉谈到“道德继承论 ”》;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组织人马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北京市宣传部长李琪化名“李东石 ” 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评吴晗同志的历史观》。

就这样,一场在文艺界讨论封建思想残余的热潮被搅动起来。 甚至吴晗自己也在《人民日报》写文章上承认, 自己思想和历史观 有错误。于是,群氓们被忽悠了,跟风讨论起了历史思想,甚至后 来写《出身论》的义士遇罗克都参与其中。就这样,洪水被彻底引 离了毛主席要的方向。

这一回合刘少奇又赢了。把政治问题,转化成贪腐问题; 把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这就是技术。